全部
故事
事迹
记录

新中国十大劳模:吴仁宝

发布时间:2020-05-14 02:46:47

吴仁宝30多年来带领华西村艰难创业,走社会主义共同富饶的途径,成功地把昔日偏远落伍的穷华西建成了充裕、漂亮的新华西。

1961年吴仁宝担负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党委书记时,就立志要转变华西村贫困落后的面貌。1964年,他和村里其余引导一起制订了华西村15年发展计划。在他的带领下,华西村成了家家有余钱、户户住新居的“幸福村”。

改革开放使吴仁宝锦上添花,他跳出单一农业经营的思想框框,调整经济构造,走出一条农副工综合发展的道路,他们先后办起了以冶金、纺织、有色金属为主的多个企业,全村大部分劳力投入了工业生产;在副业上,他通过专业承包造成了较大的养殖范围。工副业的突起为古代化农业的稳定发展铺平了道路,农业的稳定又增进了工业的发展,吴仁宝使华西村建成了江苏最大的村级乡镇企业集团。华西村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众多城市走向共同富裕的一个缩影。

作为华西村30多年的“老当家”,吴仁宝清正廉明,坚持做到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领全村最高奖金。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等光彩名称。(新华社北京9月5日电)

《人民日报》1999年09月06日第4版

吴仁宝与华西村

孙海燕

1998年4月20日,98米高的华西金塔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度主席江泽民兴高采烈地听着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的汇报,不断对吴仁宝富有农民特点和哲理的话大加赞赏,连宣称好。

事后,吴仁宝曾慎重地对笔者说过:50年来,我只有甜,没有苦和其他。吴仁宝是把50年的曲折与苦涩,都化在金塔上的一席谈话中了。

吴仁宝的人生经历深深吸引着众多的人。

带领华西村民走出了一条具备广泛意思的乡村发展和农夫致富之路

华西村也走过弯弯小路,吴仁宝也有过种种迷惑。

1961年,华西大队成破,吴仁宝被任命为大队书记,他带领全大队干部干部一干就是17年,华西成为全国著名的农业进步典范。吴仁宝总想让华西的农夫早点富起来。60年代后期,吴仁宝勇敢提出要开办一家小五金厂。为了保密,吴仁宝让人在工厂的四处筑起围墙,窗户蒙上厚布,对外心直口快。小五金厂隐姓埋名10载,为华西村发明了上百万元的利润,村民们得益匪浅。但吴仁宝总感到,靠小五金厂这种小打小闹的做法,华西村民不可能真正富起来。

历史的车轮前进到了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开了全国人民的思维疑难,也使吴仁宝终于吐出了久长郁积在心中的一口闷气。华西五金厂正式挂起了牌子。1979年4月2日,华西钢板网厂又正式上马了。自此之后,吴仁宝带领华西村人,依附本身积聚,踊跃外引内联,办起了一个又一个企业。乡镇企业使华西村面孔产生了基本变更,使农民真正富起来了。本日的华西,年经济总产值持续四年超过20亿元,利税超过两亿。华西村现有40多家产业企业、6000余名职工,占有固定资产15亿元、流动资金六亿元,领有精纺呢绒500万米、化工产品10000吨、针织绒3000吨、染整800万米布、西服20万套、有色金属五万吨、玄色金属100万吨的年出产加工才能;全村没有一家工业企业亏损,利润最高的有几千万元。

80年代初,华西村的农民住宅要翻新改建了,以前的老式平房要拆掉。但吴仁宝却发明了它们的妙用。随着开放步调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外宾到中国游览考核,不断富裕的江南农村是他们憧憬的处所,天然就有不少外宾要到华西村来。吴仁宝想,何不把平房改革成专门招待外宾的“农家宾馆”呢?这一想可就带出了华西发展的一片新天地。跟着全国各地到华西参观考察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华西村的宾馆越造越多,品位越来越高。90年代,华西又盖起了全国最高的金塔,塔内集购物、餐饮、住宿、娱乐、商务为一体,还可登上塔顶,鸟瞰华西全貌,远眺原野农庄。当时的突发奇想,想出了华西村的一个重要经济支柱——以旅游为主体的农村第三工业。目前,第三产业在华西村经济中所占比重已高达20%。

进入90年代后,华西村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拓宽。吴仁宝灵敏地意识到了“华西村”这一无形资产的宏大价值,与江苏最大的卷烟厂淮阴烟厂协作开发了华西村牌香烟,与中国最大的酒厂五粮液集团共同推出了“华西村”酒。最后,连“仁宝”这一个一般但又不平常的名字,也被用来作为华西村一些产品的商标,市场上又多了不少花费者信得过的商品。

吴仁宝并不以此为满意,他又盯上了对经济活动拥有重大影响的资本市场,叩开了股市之门。世纪之交,华西股票正式上市,为华西村在新世纪的起飞提供雄厚的资本保障。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物资生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足和丰富。但吴仁宝却一刻也没有疏忽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中国的一个创举,华西村在1988年景立了“华西精神文化开发公司”。这个公司的义务就是负责华西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产、供、销”。公司办了华西农民业余学校、培养核心等实体,聘任的20多名信息员及时控制和反应群众的“思惟信息”,公司则隔靴搔痒,开展“生产经营”。

带领华西人致富的吴仁宝没有忘却还有良多农民依然没有富起来。他的眼光转向周边贫苦村。

1988年夏,华西村先是和附近的华明、前进村树立了一个共同经济组织——华西农工商(扩展)结合企业,后来又进一步接收了三余巷、朝阳和泾浜村为成员。独特经济体履行“三不变、一稳固”(党组织关联不变、行政村自治不变、现企业的资产和承包义务制不变,干部基础稳定)。华西村真心实意地辅助这些村办企业、上名目、派出治理跟技巧职员、开辟市场、解决缺口资金等。现在,华西领头的共同经济体成员无不浮现了一派旺盛气象。

吴仁宝又把他的关爱之心投向了更远的地方——中国的中西部地区。1991年,陕西省勉县热潮乡的高潮村党总支书记付中耀率村里的干部再访华西村。次年4月,吴仁宝带人到高潮村商谈合作大计,提出了分三步走,办三个厂,实现三个结合的帮带规划。此后,华西村为高潮村任务培训了20名生产技术、经营骨干,帮带打算也逐步实施,高潮村的经济发展步入了一个簇新的阶段。

如何帮助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更快发展,让那里的农民尽快地富起来,吴仁宝在思考和探索。1993年后,新的思路逐渐构成并付之实行———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培训干部,谋求共同发展。1994年3月3日下战书,华西举办的首期西部地域干部培训班开学,吴仁宝为学生上了第一课。自此之后,华西村每年都要培训一两千名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各级干部。尔后,又以无偿供给启动资金、应用当地优势资源发展生产联营等情势,分辨建立了“宁夏华西村”和“黑龙江华西村”,使华西村的人才、技术、资金、精神和经验上风,与所在地的做作、社会资源,依照市场机制得到有机结合,创出了一条合作开发扶贫、帮助欠发达地区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新门路。

吴仁宝的扶贫举动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赞美和好评,1994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与《半月谈》杂志社联合举行首届“中国十大扶贫状元”评比运动,吴仁宝荣列十大状元第一名。

华西村的实际,无疑为全中国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表明了一个正确方向,一条成功门路。1993年,当时的总理李鹏考察了华西村,并怅然挥毫题词:“华西村,中国农村的盼望所在”。

以农民的独占智慧,给“实事求是”作出了丰盛而活泼的解释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精良风格之一,更是邓小平实践的精华。

但吴仁宝却出言惊人——“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

这句话的背地,是吴仁宝几十年的不懈摸索,是付出代价,阅历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可贵领悟。

领悟首先来自丰硕而弯曲的实践。让华西农民富起来,可以说是吴仁宝当书记以来一直没有动摇过的动摇信念。当年学大寨、发展农业是这个目标,冒着危险办起小五金厂是这个目的,三中全会后不分土地,同样是为了这个目的。只管这样做有风险、有非难,但吴仁宝盯住这个目的不动摇,最终的实践证实了他的正确。

吴仁宝是全国有名劳动榜样,是党的十大、十一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在这些刺眼的光环中,同样折射着吴仁宝艰苦崎岖的人生。艰巨波折的人生,一直锤炼他捕风捉影的意志微风范。

50年代,吴仁宝经历了第一次从上而下的变动———从乡官变成村官。1954年,吴仁宝当上了乡财粮委员,成了人们爱慕的国家干部。但1957年国家精简干部,他自动回到村里,担任高等社第一任党支部书记。60年代,他成了“小走资派”,被拉上台批斗,还“靠边站”五个月之久。70年代,有人告状告到中纪委,说华西大队是假典型,由江苏省委和姑苏地委组成的调查组进驻考察,一时光舆论纷起,大有吴仁宝非倒不可的架势。1980年5月,作为江阴县委书记的吴仁宝,竟然在县直机关党代会代表选举中落选。他拒绝了组织上的另行部署,坚定回到华西村。90年代,在改造开放中功成名就,连续入选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吴仁宝,在选举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时以71票之差落选,一时间,各种说法都有。经历人生屡次挫折的吴仁宝,心平如镜,判若两人地带着华西人,埋头干自己的事业。

面对挫折,吴仁宝始终保持着实事求是的豁达立场。当年回村任职是实事求是作出的抉择,后来在县里被罢官是由于环境不容许他实事求是地干,他对自己全国人大代表的落选固然觉得意外,但却不摇动自己实事求是的信心。他有时因为量力而行而受挫折,但胜利终极仍是取舍了他。

多少十年来,吴仁宝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凌晨,当真听中心国民播送电台的消息和报纸摘要节目;天天晚上,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又是他的必修课。平时稍有缝隙,就要拿起报刊杂志细心斟酌和研讨。用他的话说,叫“吃透中央精力”。1998年4月20日,在华西金塔上,吴仁宝向总书记说:我作为一个基层干部,要做到两手抓、同两头保持一致———一手抓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一手抓同人民大众坚持一致。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对别人他事做到故弄玄虚并不难,难的是对本人也是这么苏醒、这么睿智,这是一种超出了自我的哗众取宠。

找到了在社会主义前提下把集体利益和农民自身利益协调结合的有效道路

华西村无疑是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成功典型。吴仁宝说,共同富先要集体富,共同富必致家家富。这句话可以看作是吴仁宝处置集体利益和农民自身利益的根本准则。

吴仁宝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不动摇,但他没有把集体经济当作情随事迁的教条遵照,而老是在不同的政治环境下,从华西的实际动身,创造性地、机动地走出了一条发展集体经济的路子。当不少人对股份合作制这种新事物谈论纷纭,把它看作是对集体经济的冲击时,吴仁宝已经在华西村实行了多年的股份合作制了。华西村在分配上既不搞“大锅饭”,又不搞“独吃饭”,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多劳多得。集团总公司与各下属公司、企业实行承包经营,经济效益逾额局部,实行“二八开、一三三三”制措施兑现,即企业的超额利润,20%上缴集团公司,80%留给企业;留给企业的部门,其中10%奖给承包者,30%奖给其他管理技术人员,30%奖给职工,还有30%留给本企业作为公共积累。华西村另外还划定,叫做“少分配、多积累、少分现金、多记帐入股”,对嘉奖特别是承包者的奖金,只兑现20%现金,80%长期记帐入股享受分成。这样既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也保证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不断立异,不断调剂,华西村的集体经济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有活气,越来越有向心力。华西村面积0.96平方公里,仅为共和国海洋面积的一千万分之一,350户人家,1520多位村民,在华西村10多亿自有资产中,集体资本稳占主体,农民个人股金也占相称的比重,均匀每户几百万元。目前平均每两户拥有一部轿车,平均每户有一个出过国,3/4的人家住上了设施齐备的三层410平方米的花园别墅;存款最多的人家有200多万元,起码的也有20多万元。在吴仁宝看来,集体多一点还是个人多一点,这并不主要,重要的是集体和个人的好处必需牢牢联合在一起。

吴仁宝率领华西村保持发展集体经济,但在华西村,个体私营经济同样存在辽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环境。在别人还在一个劲地争辩姓“社”姓“资”时,吴仁宝提出,华西村能够搞一村两制,但不许干部一家两制,更不搞一人两制。这是对华西村群体经济的又一次翻新和发展。根据这个思路,华西村吸收了大批的外资,办了很多合资配合企业,还引进聘请了不少海外人才;依据这一思路,华西村出台了优惠办法,一条龙赞助投资者办理各种工商税务登记手续,减轻各种收费,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个体私营投资者经营办企业的良好环境。

吴仁宝自己最过硬的一点,也是准确地掌握好了自身名利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用他的话说,就是坚持做到“三不”:不拿最高工资,不拿最高奖金,不住最好屋子。华西村成片的别墅式农家住宅,让人眼热情跳。作为华西村的掌门人,至今仍住在一幢旧楼房里,无论村民们怎么劝告,他始终坚持要待全村人都住进了新楼才肯搬迁新房。

华西人民都说,华西干部都难当,吴仁宝的子女更难当。华西干部人人身上有利税指标。吴仁宝的五个子女每年要上交团体公司利润5000多万元。如完不成,不仅干部当不成,还要把自己的家产典质给企业。吴仁宝亲历亲为带领全村人民锻造了华西精神:“艰苦斗争、团结奋斗、遵从调配、实绩到位”。这16个字精神,在吴仁宝的子女身上体现得十分充足和完满。

每礼拜五晚上,在华西村的书场里,吴仁宝只有没有出差,就会到这里来说上一阵。说的无非是他对国家政策方针的奇特懂得,无非是华西村的教训,当然也少不了华西村的发展前景和规划。同样的内容,经他一讲,可就大不一样。每到这个时候,书场里人气就特殊旺,有本地来参观的人,有到华西企业的打工仔、打工妹,也有华西的村民。他们听到的是华西村的从前、当初和未来,更是中国农村的将来。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