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故事
事迹
记录

揭秘薛怀义之死:武则天首任“二爷”的结局

发布时间:2019-12-16 18:49:24

核心提示:冯小宝是武则天的第一任男宠,原本是江湖小混混出身。当年为了抬高他的身份,武则天曾给他改名为薛怀义,还让太平公主的前夫薛绍认他做叔叔。可是,冯小宝得宠时间一长,就渐渐恃宠而骄,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为了跟武则天撒娇赌气,他甚至放火烧了武则天得天命的象征——明堂。

揭秘薛怀义之死:武则天首任“二爷”的结局

网络配图

事情还要先从唐高宗说起。唐高宗死后,武则天称帝就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在高宗死后的几年时间里,武则天先后废黜了她的三儿子中宗李显(当时叫李哲),软禁了四儿子睿宗李旦,镇压了徐敬业领导的扬州叛乱,又通过所谓的裴炎谋反案,肃清了军政系统的反对派。她紧锣密鼓,一步一步,离皇帝的宝座越来越近。但是,中国古代王朝可都是一家一姓,要想改李唐为武周,要调换的其实不光是皇帝,还有整个皇族。所以,武则天想当皇帝,还得把李唐宗室清理一下。武则天是怎么办的呢?她搞了一个阴谋。当时,为了给武则天改朝换代做舆论宣传,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伪造了一块带有“圣母临人,永昌帝业”字样的宝石,谎称是从洛水打捞出来的,并说这代表着上天降下的祥瑞,派人献给了武则天。根据传统的儒家信仰,“河出图,洛出书”,这可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重要标志,属于国家一级祥瑞。这杜撰出来的祥瑞正合武则天的意,她立刻决定,大张旗鼓地操办一下这件事,让全国人民都知道,她当皇帝可是天意!怎么操办呢?她把这块石头命名为“天授宝图”,又给自己加了一个尊号叫做“圣母神皇”,同时宣布要在十二月的时候亲临洛水,举行受图大典,并在明堂里接受百官朝贺。为了办好这件盛事,她诏令各州的都督刺史以及李唐宗室外戚都在典礼举行之前的十天到洛阳集合!显然,武则天想利用这个国家礼仪工程,把李唐势力一网打尽。

这个诏令一出来,李唐宗室马上慌作一团,他们觉得,武则天来者不善,肯定是想把他们集中到洛阳,然后瓮中捉鳖,一举消灭!越想越紧张,怎么办呢?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就在这种恐慌情绪支配下,宗室成员开始彼此联络,密谋造反。造反者都包括什么人呢?首先当然是前几代皇帝的儿子孙子等男性成员,另外,唐代还未流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样的观念,所以,几代皇帝的公主也都接到了通知。但是,因为叛徒告密等种种原因,这次造反被迫提前举行,而且造反者也从整个李唐宗室萎缩成了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父子俩。这样的小打小闹哪里是朝廷的对手,很快就被武则天镇压下去了。但是,剿灭李唐宗室的有生力量本来就是武则天的既定目标,让他们到洛阳集合也是引蛇出洞的一种策略,现在蛇都出来了,怎么能再让他们缩回去呢!于是,镇压了李贞父子之后,武则天开始顺藤摸瓜,大肆株连,把很多宗室都给牵扯进这桩宗室谋反案之中,一大批宗室皇族被下令处死,武则天血洗李唐宗族的目的便完成了。而她的女婿、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和他的哥哥薛顗居然也在其中!

女婿薛绍想造岳母的反,事情看起来真是触目惊心。但是,考虑到武则天诛杀宗室是个政治阴谋,我们不免要怀疑一下,薛绍兄弟到底有没有谋反呢?对于这件事,史书中本来就有截然相反的两种记载。一种是《新唐书?公主传》,说:“琅邪王冲起兵,顗与弟绍以所部庸、调作兵募士,且应之。冲败,杀都吏以灭口。事泄,下狱俱死。”按照这种说法,薛绍兄弟确实已经出钱招兵买马,准备造反,可惜李贞父子太窝囊,还没等他们响应就失败了。这时候薛家兄弟为了掩盖罪行,又杀了手下的具体执行人员灭口,所以被处死也算罪有应得。但是,对于同样一件事的记载,《旧唐书》却大相径庭。《外戚传》中说:“绍,垂拱中被诬告与诸王连谋伏诛。”也就是说,薛绍本来没有谋反,说他谋反是一种诬陷。那么哪一种记载可靠呢?

我个人认为,真实情况很可能是薛绍的哥哥薛顗参与了谋反,但是他并没有联络薛绍,因此薛绍本人并不知情。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李贞、李冲父子起兵之前确实曾经广泛发动宗室,几代公主都在联络之列,薛顗作为城阳公主的儿子肯定被发动到。其次,薛顗跟武则天有私人恩怨,两个人在太平公主嫁给薛绍之前就已经结了仇。这是怎么回事呢?前面不是说过薛绍的家庭条件优越,特别适合当驸马吗?武则天本来对这桩门当户对的婚事也非常满意,可是,就在婚礼即将举行的时候,武则天忽然发现问题了,怎么薛绍的两个嫂子——一个成氏,一个萧氏,不是大族出身呀!和这样小门小户的人当妯娌,这不是辱没我的女儿吗!于是,武则天马上发难了,找到薛家说,这两个乡巴佬的女儿怎么配和我的女儿做妯娌呢,不如把她们休了吧。这不是叫人家妻离子散吗?所幸有人出来打圆场说,这姓萧的嫂子,也就是薛顗的太太,出身于江南贵族兰陵萧氏,也是大族,而且祖上也和皇室联姻过,是国家的老亲,还是算了吧。薛绍的两个嫂子这才逃过一劫。这样一来,虽然并没有真的休妻,但薛顗还是和武则天结了怨,现在宗室联合造反,薛顗在群情振奋的气氛下准备响应,这并不奇怪。

网络配图

但是薛顗想要起兵,是不是一定就要告诉他的弟弟薛绍呢?我认为他应该没有告诉,而且还要尽可能地避免让弟弟知道。为什么呢?很简单,因为薛绍当时已经是太平公主的驸马了,而太平公主又是武则天的掌上明珠,母女俩感情甚笃。如果他把起兵计划透露给薛绍,薛绍再不小心透露给太平公主,那不等于自投罗网吗?可能有人会说,哥俩儿住到一块儿,这边招兵买马,紧锣密鼓,那边怎么可能一无所知呢?这还真有可能。因为按照唐朝的惯例,公主出嫁之后都是由国家单独建造府邸,不跟夫家住在一起。换言之,薛绍、薛顗两个人虽然是亲兄弟,但是他们的住宅却可能相隔甚远。这样一来,薛顗向弟弟隐瞒造反的事情也并不困难。如果这番推理成立,那么说薛绍造反就是一桩冤案了。

冤枉与否暂且不管,眼看着薛绍身陷囹圄,太平公主怎么办呢?她肯定要积极营救啊。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太平公主和薛绍是结发夫妻啊,何况已经生了四个孩子了,怎么能让孩子这么小就失去父亲的怙持呢!所以,太平公主便跑到武则天面前哭哭啼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苦哀求,母亲看在她们母女情深的面子上饶过薛驸马。她说,您看我们俩刚刚结婚七年,感情这么好,最小的一个孩子才满月,您怎么能够忍心把他杀死呢?再说你说他谋反,证据在哪儿啊?您仅仅怀疑他,就能把他杀死吗?太平公主肯定是跟武则天摆事实、讲道理,而且讲感情。按照她的想法,既然她是母亲唯一的女儿,母亲又那么爱她,怎么会置她的幸福于不顾呢!那么武则天到底有没有给太平公主这个面子呢?在江山稳定和女儿的感情之间,武则天选择了前者,最终还是把薛绍以谋反罪论处了。但是太平公主毕竟求了情,所以薛绍没有被直接斩首,而是打了一百大棒,扔进监狱里饿死了,好歹保存了全尸。那一年,太平公主刚刚二十五岁。

那么,既然薛绍没有谋反,而且自己的宝贝女儿太平公主又这么苦苦哀求,为什么武则天非要置薛绍于死地呢?问题的关键在于,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嫁错郎了,当初太平公主嫁给薛绍,是因为他的母亲是唐高宗的姐姐,这门婚事的意义在于巩固李唐江山。而现在,武则天要改李唐为武周,需要加强武家的力量,这时候太平公主要承担新的政治使命,所以薛绍必须让位。换句话说,对于野心勃勃的政治家武则天而言,太平公主也不过是她手中的一颗棋子,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目的无非是为她自己的政治利益服务。这样一来,薛绍刚死,武则天就开始给太平公主张罗再嫁的事情了。而在挑选这个新驸马时,得满足一个条件——必须姓武。

到底谁是合格的驸马候选人呢?武则天提出的第一候选人是武承嗣,他是武则天的大侄子,当时袭爵周国公,是武则天父亲的继承人。武承嗣为武则天改朝换代立下汗马功劳,是武周王朝的功臣,也是武则天的重点培养对象。把宝贝女儿嫁给最有政治前途的侄子,这是武则天打的如意算盘,而且,在武则天心中,也曾经考虑过将自己的皇位传给这个侄子,那女儿就可达到一个女人一生的顶点——皇后了,这也是对女儿的爱护啊。而武承嗣方面,他要想再往上攀一步,也需要抓住这样的良机。所以,他肯定也愿意答应这门亲事。刚开始太平公主也答应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婚礼即将举行的时候,太平公主忽然变卦,当了“逃跑新娘”。而武承嗣这个候选人也奇怪地被淘汰出局,取而代之的是武则天伯父武士让的孙子武攸暨。这是怎么回事呢?史书的解释是武承嗣身患“小疾”,关键时候身体闹毛病了,太平公主这才变卦。如果真是这个原因,我们也能理解,太平公主当时刚刚二十五岁,按我们现在的眼光看,还是一个年轻姑娘嘛,凭什么让人家嫁给一个病秧子啊。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以后活不了多久,这婚姻缔结得还有什么意义呢?但是,这两个候选人之间的转换其实没那么简单。我个人认为,淘汰武承嗣、改嫁武攸暨反映的是太平公主内心的真实意愿,其实太平公主并不愿意嫁给武承嗣。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必须要确认,武承嗣的病是否严重到不能结婚的程度呢?显然没有。因为武承嗣死于圣历元年(698年),距离太平公主第二次择婿已经过了十年之久,而此前武承嗣一直在积极谋求太子之位,表现得生龙活虎,根本没有多病的记载。就算是在圣历元年去世,也是因为武则天最终选择了李显做自己的接班人,武承嗣半生心血化为乌有,心理打击太大,因此郁郁成疾,这才一命呜呼。可见在垂拱四年(688年),就算是武承嗣有病,也只是一些小毛病而已,大约感冒发烧一类的,不应该影响婚姻大局。这样看来,所谓武承嗣有病,只是一个借口。

网络配图

既然武承嗣没什么大病,太平公主为什么不愿意和他结婚呢?我觉得,太平公主不满意他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对于薛绍之死,武承嗣有间接责任。第二,武承嗣离政治核心太近缺乏安全感。太平公主和薛绍是结发夫妻,两个人感情很深。因此,对于薛绍之死,太平公主心里肯定是百转千回,无法释怀。薛绍为什么会死呢?直接的推导是:薛绍之所以被处死,是因为李唐宗室联合谋反。李唐宗室之所以想要谋反,是因为武则天要他们到洛阳集合。武则天之所以要他们到洛阳集合,是因为有了那块写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宝石,而这块宝石,恰恰就是武承嗣炮制出来的。当然,太平公主心里肯定非常清楚,母亲才是整个事情真正的主谋。但是对于母亲,太平公主的感情非常复杂,可以说是爱恨交织,母亲生她养她,她不能完全去恨母亲,而且母亲是那么强势,她也不敢去恨母亲。因此,只能迁怒于武承嗣。在她心里,武承嗣成了替罪羊,就是他害死了薛郎,害死了我那几个孩子的父亲!一想到这儿,心里都不舒服,又怎么能再跟他夫唱妇随同床共枕呢?

此外,对于刚刚经历了丧夫之痛的太平公主来说,既然政治已经夺走了第一任丈夫的生命,她不愿意第二任丈夫再卷入政治旋涡。而武承嗣显然离政治核心太近,也太热衷政治投机了,跟这样的人生活没有安全感。经过这样的一番比较,太平公主便不愿意嫁给武承嗣这样一个政治狂人了。所以最后她就以武承嗣身体有病为借口,拒绝了这门婚事。

那太平公主为何最终选择武攸暨做自己的驸马呢?武攸暨和武承嗣有共同的优点,都是武家的人,政治可靠,能够让母亲放心满意。另外,武攸暨还有武承嗣所没有的优点。第一,他跟薛绍之死无关,跟他结婚没有什么感情上过不去的地方。第二,他与武则天的亲属关系比较远,相对来讲,离政治核心也就比较远;而且生性恬淡,沉谨和厚,不会主动卷入政治斗争。第三,武攸暨还是一个标准的美男子。反正是政治婚姻,既然无法以感情为前提,那么选一个养眼的也没什么错。所以太平公主对母亲说,我要嫁给武攸暨。

既然太平公主提出了武攸暨这个驸马候选人,武则天在非原则问题上一向是尊重女儿意见的,所以便满口答应。可是在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双方对这门婚事都首肯之后,又有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什么问题呢?武攸暨这方面出问题了,因为他既不是单身,也不是离异或者丧偶,他当时是有妻子的,而且妻子还很年轻,很健康,如果再结婚就犯重婚罪了。这可怎么办?这点小事可难不倒武则天。几天之后,她派一介使臣到武攸暨家去,宣太后令,随即给武攸暨的妻子奉上了三尺白绫,您呐,自尽吧。这样一来,武攸暨就立刻重新恢复单身汉的身份。经过如此一番紧锣密鼓的安排,薛绍死后不到一年,太平公主梅开二度,再嫁武攸暨。此后不久,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登基称帝,实现了她的女皇梦。

毫无疑问,太平公主的再婚之路是在母亲的强权压迫之下,由薛绍和武攸暨前妻的鲜活生命铺就而成的,这样的婚姻怎么还敢再奢望幸福呢?可是,太平再嫁与否,原本就与婚姻本身无关啊。薛绍之死与再嫁武攸暨,对太平公主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她开始丢掉了对生活的浪漫幻想,明白了几个冷冰冰的道理。第一,作为身处政治核心的公主,她不可能真正脱离政治,去做一个普通的贤妻良母。第二,如果说她的第一次婚姻体现了父亲唐高宗的利益,那么第二次婚姻无疑体现了母亲武则天的利益,薛绍的死让她明白,从此以后,母亲才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第三,感情在政治面前是相当脆弱的,如果没有政治权力,生命甚至都难以保障,感情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无论是母子亲情还是夫妻恩情,面对政治利益时,都是不堪一击的。这三点认识让太平公主的思想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她从一个娇媚纯真的少妇一下就转化成了一个心机深沉的女人。母亲武则天遗传给她的政治家潜能被激发出来了。

俗话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既然母亲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太平公主也就只能积极投身于母亲麾下,为母亲服务了。从此,她渐渐参与到武则天的决策之中,成了武则天的心腹。史载太平公主“多权略,每预谋议”,那她都谋议了什么事情呢?根据现存史料记载,她至少干了三件大事。

网络配图

第一件大事是处死冯小宝。冯小宝是武则天的第一任男宠,原本是江湖小混混出身。当年为了抬高他的身份,武则天曾给他改名为薛怀义,还让太平公主的前夫薛绍认他做叔叔。可是,冯小宝得宠时间一长,就渐渐恃宠而骄,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为了跟武则天撒娇赌气,他甚至放火烧了武则天得天命的象征——明堂。虽然这个巍峨的建筑物是冯小宝呕心沥血监督建造的,现在放火烧掉也不过是“我自得之,我自失之”,但它可是武则天政权合法性的符号。武则天怎么能够容忍呢!非但如此,冯小宝还在寺院里纠集了一些不法分子整天舞枪弄棒的,为了防备他丧心病狂突然袭击,武则天甚至被迫挑选了一百多个健壮的宫女在身边,以防不测。冯小宝在武则天心中的地位早就每况愈下了,这样一来,更使得武则天必欲除之而后快。

怎么办呢?公布他的罪行然后处死?不行,那会影响武则天的形象。所以只能搞暗杀。派谁去执行呢?太平公主当时是武则天的心腹,有谋略,办事又可靠,当然就成了首选。太平公主接到任务后,马上想出了一个非常周密的方案。她派人去冯小宝那里假传圣旨,说武则天宣他到瑶光殿相会,同时又派自己的心腹乳母张夫人率领壮士到瑶光殿埋伏起来。冯小宝听了心里很高兴,以为武则天要和他重修旧好,没有任何防备就如约而至。结果等待他的不是武则天,而是一群大内高手。可怜的冯小宝,别看平时也会几下花拳绣腿,但在乱棒面前毫无还手之力,没过几分钟就一命呜呼。太平公主派人把尸体运到冯小宝当住持的白马寺,在那里焚灰造塔。一个大活人几个小时之内灰飞烟灭,连作DNA检测的材料都没留下。整个事情办得是干净利落,不辱使命,让武则天非常满意。

第二件大事是推荐张氏兄弟。太平公主自从第二次结婚之后,其实对感情就看淡了。什么感情啊?都是政治利益的产物。所以她开始包养男宠。她自己这儿男宠一大堆,而她的母亲,自从失去了冯小宝,身边无人,肯定很寂寞,当女儿的怎么能够不体贴这一层呢?俗话说,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所以,在处死冯小宝后不久,太平公主就把自己的得意男宠张昌宗推荐给了武则天。这个张昌宗长得面若桃花,而且擅长吹拉弹唱,可谓色艺俱佳,一到武则天身边马上赢得了“莲花六郎”、“神仙童子”等种种美誉,让武则天好不得意。后来,张昌宗又引荐了自己的亲哥哥张易之一起伺候武则天。两兄弟默契配合,互相取长补短,把武则天迷得神魂颠倒,成了晚年武则天的回春妙药。这步棋一走,太平公主在武则天心目中的地位更高了,觉得还是女儿贴心啊。这就叫做打感情牌,非常自然地赢得了母亲的好感和信赖。同时,太平公主把自己的男宠推荐给母亲,也不乏希望男宠能够不忘旧情,时常在武则天面前美言几句的意思。所以说在心机方面,太平公主绝对是深得母亲真传。

太平公主办的第三件大事是参与扳倒来俊臣。来俊臣是武则天亲手提拔起来的王牌酷吏。武则天利用他来打击反对派从来没有失手过,算是一员爱将。酷吏的职责就是纠察谋反案,这种工作在武则天称帝之初曾红极一时。可是随着武则天统治日渐稳定,有谋反嫌疑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了,这让来俊臣渐渐产生了失业的恐慌。怎么办呢?没有谋反者,那就制造谋反者吧。情急之下,他居然打起了武则天亲人的主意,诬告她的儿子、女儿、侄子统统谋反。武则天心思是何等的周密啊,对于来俊臣的用心早就是洞若观火,知道他不过是狗急跳墙,所以并没有当真。

网络配图

   但是事情传到武承嗣的耳朵里可就不一样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万一哪天武则天又当真了呢?为了确保无虞,武承嗣决定先下手为强,反告来俊臣。可是,既然来俊臣是武则天的爱将,仅凭他武承嗣一个人的力量恐怕难以撼动。这时候,武承嗣就想到太平公主了。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爱女,因为诛杀冯小宝、推荐张昌宗这几件事,正得武则天的宠爱,让她也在控告来俊臣的上书里签一个名,然后再私下找武则天沟通一下,这不是更好吗?事关切身利益,太平公主慨然允诺,参与到倒来的运动中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来俊臣的倒台和武周酷吏政治的结束。

通过这三件事,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初涉政坛的太平公主呢?首先应该承认,此时的太平公主确实已经显露出政治权谋,什么样的事情该她参与,以什么方式参与,都拿捏得很准。第二,太平公主为人处世非常谨慎,参与的任何政治秘密都从不向外泄露,值得信任。所以,虽然史书记载太平公主常常参与谋议,但是,我们今天知道的,也就只有这么一点蛛丝马迹。武则天认为太平公主像她,绝非虚言。最后,此时太平公主参与政治的程度还相当肤浅。杀死冯小宝、推荐张昌宗,都还属于武则天的私生活范围;即便是扳倒来俊臣,也仅仅是一种自保的行为,而且起的作用也并不关键。

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武则天当时还牢牢控制着权力,不容许任何人染指。虽然太平公主表现出了让她欣赏的政治才华,虽然她也会和太平公主谋划一些事情,让太平公主知道一些心腹机密,但是,她永远不会忘记警告太平公主,这是大内秘事,绝不能泄漏出去!另一方面,太平公主也从薛绍之死中体会到,母亲的绝对权威不容挑战。她虽然贵为第一公主,但也只能是尽力取悦母亲。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所以对这个时候的太平公主,史书的评价是“畏惧自检”,小心翼翼,不敢露出半点锋芒。这样的态度让她赢得了武则天的认可,她的封户从出嫁时的三百五十户涨到了一千二百户,后来又涨到三千户,是其他公主的十倍。太平公主也利用这些资产求田问舍,生活过得相当滋润。

此时的太平公主,既没有走上政治前台的机会,也没有走上政治前台的打算。不过,这一时期在武则天监控下的参政,还是给了太平公主很多的经验。武则天日复一日,逐渐衰老,而太平公主正处在锦绣年华,这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