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故事
事迹
记录

朱芳圃人物简介,主要成就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5-15 02:26:23

  朱芳圃(1895-1973),号耘僧,湖南醴陵南阳桥乡(今属株洲县)人,著名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民俗学家。先后就读于长沙明德小学、长郡中学,早年毕业于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曾与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同学、同事)。192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是王国维先生在清华的弟子。历任河南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开封师范学院教授、河南省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九三学社社员。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三届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第四届理事。毕生从事音韵、训诂及考古学研究,精通甲骨文、金文。

  最先在著述中提出了“甲骨学”这一学术概念,并获国内外学界认可 【据胡厚宣先生的《五十年甲骨学论著目》,率先以“甲骨学”用于论著标题的,是朱芳圃先生。朱氏在1933年出版专著《甲骨学文字编》,1935年又印行《甲骨学商史编》。同时,1934年《中法大学月刊》有李星可《甲骨学目录并序》,1935年复旦大学《文学期刊》有郑师许《我国甲骨学发现史》,此后“甲骨学”作为学科名称便广泛流行。】(见李学勤《甲骨学一百年的回顾与前瞻》)

  早年译有《日本人论瑞典高本汉中国音韵学》一书。

  民国18年,发表《珂罗倔论谐声原则与外国学者研究古声母之结论》(《东方杂志》,第二十六卷第一期)

  1933年出版《甲骨学文字编》(商务印书馆)、1934年出版《甲骨学商史编》(中华书局)两书,反映了甲骨学殷商史学科早期的发展情况和研究成果,创当时甲骨文工具书新类型,使之成为同郭沫若、罗振玉、商承祚齐名的专家。胡厚宣称其是“很有用的工具书”。【前者集可识之字834个,较罗的《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增274字,商之《殷墟文字类编》增129字。】

  从1928年至1937年,与董作宾等专家一道参加了先后对河南安阳殷墟的15次发掘和甲骨文的研究工作。

朱芳圃人物简介,主要成就有哪些?

  曾主持河南大学历史系工作,开设《文字学》、《训诂学》、《甲骨学》等课程。

  1941年《殷契卜叹考》发表于《学术论丛》(抗战时期创办的一个学术公开刊物)

  1943年,《程瑶田年谱初稿》【(发表《河南大学学术丛刊》在第1期上),对程瑶田的生平活动与学术事迹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抗战至建国前,与丁乃通、张长弓、张邃青、任访秋等学者一起在河南大学开展民俗学研究。

  任建国后最早的一份史学刊物——《新史学通讯》【(《史学月刊》前身)编委。当时参加编委编辑工作的还有郭晓棠、张邃青、宋泽生、刘绍盈、孙海波、孙作云、毛健予、史苏苑、郭人民、王存华、王云海等专家教授】

  1961年12月,写成《殷周文字释丛》三卷,共释181个字,其中新识字3个,甲骨文41个,金文18个。潜心研究的成果,引进学术界重视,研究所为他召开庆功大会。

  曾参与对越王勾践剑的鉴定。(当时参与鉴定的共有12位国内知名专家:郭沫若、于省吾、唐兰、容庚、商承祚、徐中舒、夏鼐、陈梦家、胡厚宣、苏秉琦、朱芳圃、史树青。)

  任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第三届(1963年)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第四届理事(1966年3月21日)

  196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殷周文字释丛》,是他采用王国维提倡的“二重证据法”,集十余年研究甲骨吉金文字之心得而成,收录了他在甲骨文考释方面的不少成果。该书问世后受到学界好评,而且还被翻译成日文介绍到日本。

  1963年,患白内障,回故土养病,仍时刻不忘计划研究考证的《殷墟卜辞丛考》、《山海经补注》、《古史新铨》等。1973年9月24日,因脑溢血辞世。

  1982年,弟子王珍整理出版了遗著《中国古代神话与史实》,但后继乏人,其“穷四十年之功所著”的遗著至今仍是草稿,未能整理出版。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