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故事
事迹
记录

京剧前四大须生是哪四个人?他们的简介及艺术成就

发布时间:2020-02-03 13:13:18

四大须生,指四位著名的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在京剧史上,有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的说法。而在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中马连良均榜上有名,因此,列名四大须生的著名京剧演员有七位,他们分别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

  前后四大须生来历

20世纪2、30年代,京剧老生演员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各自创立了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被称为"四大须生"。20世纪30年代年代末期,高庆奎因嗓疾而渐渐退出舞台.谭富英崛起替换了高庆奎。余叔岩和言菊朋均于20世纪40年代先后去世,杨宝森、奚啸伯声誉日盛,在专业和票友中影响颇大,"四大须生"的提法随即有所变化,"马、谭、杨、奚"的称谓在民间广泛地流行起来。即: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为了和余、言、高、马四大须生区别,誉之以"后四大须生"。

京剧前四大须生是哪四个人?他们的简介及艺术成就

至此,京剧史上有了"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之分。

四大须生的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

就历史地位和艺术成就而言,前后四大须生中的七位艺术家应该是不分彼此的(特别是就目前唯一能作为实物参照的声音资料来看),至少是各具特色,各有长短。至于排位上的差别甚至厚此薄彼的观点,也只能是后人的一厢情愿。从两届老生名家走过的艺术道路来看,他们虽处不同时期,在京剧老生行中,都不是笃守师承、亦步亦趋,而是继往开来,启迪后学,无论在唱、念、做、舞诸方面都有自己的创造,各有所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开拓了老生行当精进求新的广阔道路,值得青年一代学习和借鉴。

人物简介

  前四大须生-余叔岩

余叔岩(1890--1943),又名余第祺,祖籍湖北罗田,生于北京。老生余三胜之孙,青衣余紫云之子。曾从师于吴连奎、薛凤池、李喜瑞、姚增禄。一度"倒仓",嗓音变坏,不能演戏。嗓音恢复后,跟谭鑫培学过一出《战太平》、半出《失印救火》。他继承谭派,又有所创新,形成唱腔刚柔相济的余派。[1]

余叔岩塑造的人物有很大特色,在发声方法、演唱技巧、吐字行腔上均有独创,韵味醇厚、苍劲挺拔,常演剧目有《战太平》、《失空斩》、《问樵闹府》、《定军山》、《状元谱》等。

他的弟子有孟小冬、杨宝森、李少春、王少楼等。

  前四大须生-高庆奎

高庆奎(1890--1942),名镇山,字子君,清末名丑高四保之子。幼时在"祥和班"演娃娃生。师从贾洪林、贾丽川等人,后得到刘鸿声、孙菊仙、汪桂芬、谭鑫培等人指点。他广学各家,被戏称为"高杂拌",他并不在乎。30岁后才唱出名气,1921年自组"庆兴社"(后改庆盛社)。擅唱悲愤激昂、劲拔酣畅的唱腔,形成"高派"。其演唱气足神完,一气呵成;念白铿锵有力,顿挫有致;做工深刻细致,精于表情。他的唱念多用京字京音,尤善用大气口"满宫满调"、长腔拖板的唱法抒发人物感情,以求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除了演《辕门斩子》、《斩黄袍》等,还编演过《窃符救赵》、《史可法》、《哭秦庭》、《杨椒山参严嵩》等爱国剧。赢得"南有周信芳,北有高庆奎"的赞誉。

高庆奎演唱的特点是酣畅遒劲、响遏行云、亢奋刚烈,中年后因嗓音劳累过度,不再登台,出任中华戏校教师。卒于1942年。他的弟子和传人有李盛藻、李和曾、白家麟、沈金波、李宗义、朱鸿声、辛宝达、李文林、倪茂才等。其子高盛麟是著名武生演员。

  前四大须生-言菊朋

言菊朋(1890--1942),名锡,蒙族。初为票友。1923年,与梅兰芳到上海演出,赢得喝彩,正式"下海"。师承谭鑫培,更注意音律和四声调值,形成婉转跌宕的"言派"唱腔。也与程砚秋、尚小云、杨小楼有过合作。晚年体弱,死于贫病交加。

言菊朋曾在清廷任职,由业余爱好转为专业演员。他注重音律,讲究以字求腔,于细腻中寄深情,创立婉转清幽的"言派"。他擅演《让徐州》、《卧龙吊孝》、《汾河湾》等剧目。其子言少朋继承了他的艺术风格。

  前、后四大须生-马连良经久不衰

马连良(1901--1966),字温如,北京人,回族。幼年在"喜连成"(后改名"富连成")学习基本功。9岁登台。1922年与荀慧生合演《宝莲灯》、《打渔杀家》。1927年自组"春福社"(后改名"扶风社"),解放后回国,以嗓音柔静、韵味饱满著称。

马连良的唱腔委婉洒脱,念白吐字清晰,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马连良的嗓音甜净醇美,善用鼻腔共鸣,晚年又向苍劲醇厚方面发展。对于气口、音量甚至音色都有较高的驾驭能力,演唱从容舒展。唱腔新颖细腻,流畅华美,大段成套唱腔固然饱满酣畅,而小段唱腔或零散唱句同样推敲打磨,愈见精彩,决不草率从事。

马连良初学武生后改老生,在师法众多前辈艺人的基础上,他采众家之长,却决不停留在摹学具体演唱技艺的水平上,使一腔一字,一招一式,都显示出自己鲜明的特色,独树一帜,创制了清新柔润、潇洒俊逸的"马派"。他虽比余、高、言晚生十年,但"红"的时间长,跻身"前四大须生"和"后四大须生"之列,历久不衰。他一生主持或参与了许多剧目的整理和改编、移植工作,成功塑造了诸葛亮、乔玄、程婴等艺术形象。晚年时还参加了现代戏的排练和演出。不幸在1966年受迫害致死。

代表剧目有《甘露寺》《借东风》《十老安刘》《清官册》《九更天》《四进士》《梅龙镇》等。

他的弟子和传人有言少朋、周啸天、王和霖、梁益鸣、迟金声、张学津、冯志孝等。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