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故事
事迹
记录

邓仲元做出的成就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轶事是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19-12-26 22:39:32

人物成就

邓仲元弱冠从戎,和陈炯明淡水起义,打败晚清提督秦炳直,吓得清官员弃城而逃,是光复惠州的功臣之一;创建粤军第一师,李济深、叶挺、陈诚、薛岳、罗卓英、邓演达、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陈可钰、黄镇球、张发奎、黄琪翔、张云逸、叶剑英、余汉谋、李汉魂、戴戟、李章达、梁鸿楷、陈济棠、邓世增、邓龙光、缪培南、李扬敬、徐景唐、香翰屏、朱晖日、钱大钧等著名将领均出自其门下;斡旋于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为孙陈统一战线鞠躬尽瘁;遇刺后被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追赠为陆军上将。1929年7月24日国民政府令拟照上将阵亡例给恤。

邓仲元做出的成就有哪些 有关于他的轶事是什么样的

人物轶事

了解邓铿,首先要研究粤军。粤军是孙中山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是孙中山护法运动的基本部队。孙中山是粤军的最高领导,陈炯明任粤军总司令,邓铿任粤军总参谋长兼最精锐的第一师师长。

由于孙中山和陈炯明皆为文人出身,邓铿科班出身真正懂军事,因此孙中山和陈炯明在军事上均倚重邓铿。世人每谈及孙中山的基本军队,必首推粤军,言粤军必首推第一师,言第一师则必及邓铿。

写好遗书参加黄花岗起义,掩护革命党毁家在所不惜

邓铿长于惠阳,邓氏在当地可谓名门望族。邓铿幼时,曾听闻过族中先辈邓承修以专使身份,代表清廷勘界中越边境,因不屈服于法国殖民者的无理要求而与朝廷龃龉,愤而辞职。

如果说家族的影响,使年幼的邓铿产生了一种朦胧向往的话,那么时局则深深地推动着邓铿,走向革命军人之路。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京城后,孙中山命郑士良于惠州起义。起义虽归失败,但义军奋勇杀敌的气概和所宣传的革命思想,极大地影响了少年邓铿。于是,他投考了广东将弁学堂,毕业后又加入同盟会,并在粤军中出任陆军小学校长,学兵营排长、连长等职,常以革命思想教育学生和兵士。

邓铿参加了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走到了斗争前线。这两次起义打破了之前的沉闷状态,为辛亥革命高潮的到来做了铺垫。参加黄花岗起义的革命者,抱着必死决心,大家都写好遗书不打算活着回来,邓铿也不例外。

令人叹服的是,1911年黄花岗起义前夕,清廷已有所察觉,在广州城搜捕革命党人,时在广州的邓铿就以其父设于小东门的广丰米店署具保书,掩护革命党人,并慷慨陈言:‘即有不虞,毁家在所不惜’,充满革命的豪气。

遗憾的是,黄花岗起义以失败告终,邓铿被迫逃亡海外。

战惠州率兵冲锋声名鹊起,讨袁失败坚定追随孙中山

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并没有挫败邓铿的锐气。辛亥武昌起义后,同盟会香港统筹部迅速在广东成立四个军,图粤援汉。邓铿秘密潜入惠州淡水,出任第一军参谋长,军长是陈炯明。

第一军以淡水为根据地,进军惠州,激战数日,前线欲溃。就在危急关头,邓铿亲率百名精兵,到前线增援督战。他率兵冲锋,帽结被敌弹击断,仍不畏惧,终于击溃强于自己的敌军。

惠州一战,邓铿声名鹊起,显示出军事领袖的才能。1911年12月,陈炯明暂代胡汉民行使广东都督之职后,调邓铿任都督府陆军司司长兼稽勋局局长,协助陈炯明整编军队。

不可避免,在从军道路上,邓铿与陈炯明存在长达近十年的上下级关系,由于又是老乡,不少人形容他们关系是“生死之交”,有的甚至说邓铿是陈炯明的亲信。对此,张磊并不认同。

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孙中山研究专家张磊认为:从目前掌握的史料来看,没有史料显示邓铿与陈炯明是生死之交。只能说,在粤军还没变成陈炯明叛变的“陈家军”之前,邓铿与陈炯明曾同心协作,将当时的粤军改造得更先进,能够执行革命任务。但在北伐问题上发生分歧后,二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变化,此时邓铿也就成了陈炯明眼中的障碍。

邓铿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坚定拥护者,他在孙中山从事革命极为困难的时期,坚定地站在孙中山的身边。1913年,当讨袁失败孙中山被通缉逃亡日本时,当时很多人对革命产生了怀疑,有的人更是背离而去,但邓铿却选择了坚持和追随。邓铿在讨袁军事失败后,也抵达了日本。当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时,邓铿毅然参加,孙中山对邓铿也委以重任,任命他为军务部副部长。1914年夏,邓铿奉命返回香港,组织广东讨袁军队,开展讨袁活动。

挥师回粤劳苦功高,建第一师影响至深

邓铿与粤军密不可分,孙中山更与粤军有着不解之缘。邓铿一生追随孙中山,服膺孙中山的革命主张,以其在粤军中的威信和地位,贯彻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其特殊地位,不可替代。

1917年,当时广东省长朱庆澜受到桂系军阀排挤,决心辞去省长一职,将省防军二十营交给孙中山接管,这是孙中山直接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力量,也就是粤军的前身。孙中山遂决定以原省防军二十营为基础成立援闽粤军,并任命陈炯明为总司令,邓铿为参谋长。为暂时避免与桂系军阀的冲突,军队驻于闽省东南数县。

当初原省防军二十营一共才5000杆枪,而陈炯明非军人出身,战阵之事非其所长。因此,1918年粤军援闽过程,邓铿发挥了重要作用,扩充军队,制定进军计划,于5月17日全线向闽总攻,数月之间,连克闽西南20余县,总部进驻漳州。

回粤之役,邓铿可谓劳苦功高。经过两年训练补充,援闽粤军兵员达2万余人。1920年春,孙中山以粤军整补已毕,实力大增,遂提出回师广东驱逐桂系军阀的任务,但陈炯明对回师仍存顾虑,经孙中山一再敦促,邓铿从中“怂恿”,陈炯明始同意做回师广东准备。

在回师广东的战斗中,邓铿表现十分英勇,累立战功。他率第一军一部,克潮州、梅州,占汕头,气势如虹。于当年10月下旬,与各路大军一起,进入广州,摧毁了岑春煊主持的军政府,统一了广东全省。孙中山也得以国民党总理的身份,于11月从上海回到广州,重任大元帅。

回师广东后,孙中山更加倚重邓铿,邓铿仍任粤军总参谋长。由于粤军人数扩大、人员素质不齐,部队开始显现旧军队腐化、骄悍的弊病。为此,孙中山决定组建粤军第一师,加强军事、政治训练,使之成为全军模范。

邓铿受孙中山重托出任师长,当时被他选拔到第一师的军官有李济深、邓演达、叶挺、陈铭枢、陈济棠、蒋光鼐、蔡廷锴、张发奎、薛岳等人,日后这些人都以第一师出身为荣,足见当时广东军政受邓铿影响者至深且巨。

维护北伐鞠躬尽瘁,惨遭暗杀以身许国

邓铿一生的政治实践均以孙中山作为坐标,维护北伐是最大的关键。1921年春,孙中山在广州准备挥师北伐,军事指挥方面仍然是器重邓铿。然而,很快孙中山和陈炯明在北伐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孙中山主张北伐统一中国,陈炯明则主张联省自治,实际上就是各省割据,陈炯明为的是保住自己的小地盘。当时,孙中山北伐需要陈炯明支援部分兵力和枪械,但陈炯明迟迟不表态。在孙陈发生重大分歧时,邓铿是公认赞成北伐的。

1921年4月初,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当天在广州举行阅兵典礼。时任粤军总司令的陈炯明借故不参加,孙中山便在邓铿陪同下,检阅了由第一师组成的受阅部队。

与此同时,桂系军阀已陈兵粤桂边境,企图进攻广东。6月,粤军主动挥师攻桂,史称“援桂之役”。邓铿率第一师镇守广州,并以总参谋长的身份,指挥整个战事。粤桂两军激战于西江之时,桂军一部突袭清远、英德,威胁广州。邓铿率第一师出击清远,不几日便击溃桂军凯旋。

就在这时,孙中山与陈炯明的矛盾加深。邓铿以大局为计,从中斡旋,为革命大局尽力。当孙中山通过邓铿转达对陈炯明的命令时,邓铿必婉转对陈炯明面达,使陈炯明容易接受;当陈炯明不接受时,邓铿也不急于报告给孙中山,而是自己想办法,尽力实现孙中山的要求。

就在北伐最关键的时候,1922年3月21日傍晚,广州大沙头广九火车站,邓铿遭到凶徒的暗杀,被送往长堤路的中法韬美医院救治,曾有片刻的清醒。面对探视的友人,他只留下一句话:“好人难做!”便语竟目闭,23日凌晨不幸长辞人世。

广州硝烟,被誉为“林则徐第二”

在后辛亥革命时期的广东军界,邓铿称得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治军严谨,廉政不阿,嫉恶如仇,即使是陈炯明的亲信犯法,他也严厉呵斥,毫不留情。

1920年,援闽粤军挥师回粤后,陈炯明任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由于省政事繁,对于粤军总部一切公文,概交邓铿签判。邓铿也以参谋长之职直接指挥总部宪兵,整饬广州市秩序。他对军中不肖分子包庇烟赌的行径,毫不徇情,并多次派兵,专门缉拿偷运烟土的官兵。

有一次,邓铿在广州晏公街缉获烟土两百多担,查明是陈炯明的部下洪兆麟、陈炯光、陈觉民等人伙同所为。陈炯明虽是邓铿的上司,但他并没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是召集广州各界代表和各国驻广州领事共同监督,将烟土焚于东郊,此举被世人赞颂为“林则徐之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焚毁鸦片”。当时,有人劝邓铿办事不要过于猛烈,邓铿则说:“怕死则不必作革命事业,丈夫宁玉碎耳,何虑?”

邓铿也有一颗仁慈的心。据身边工作人员忆述:邓铿虽为军人出身,但平日颇受儒家思想浸染,对事每守中庸之道,对人虽严而有威,然亦常存恻隐之心。凡有关军法案件,常嘱咐手下审慎研究,期望做到无枉纵,尤其重刑,凡是觉得有可疑的,即批示发还军法处更审。

邓铿常常对人说道:“凡人生于天地父母,何等艰难,死者不可复生,而生死之间,操于吾人之笔端俄顷,可不慎惧,人之犯法,类多迫而为之,或陷于不知,如得其情,应哀矜勿喜。”而当时办公桌右边,悬有他亲笔书写的“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二句以自儆,足见其霭然仁者之怀。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