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故事
事迹
记录

史可法到底是英雄还是书生误国?要怎么评价他?

发布时间:2019-12-29 04:53:38

如何评价史可法?抗清英雄还是书生误国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名人网小编告诉你。

史可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他在明朝时期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明朝灭亡后,以史可法为首的明朝遗臣在南京组建了南明弘光政权,并拥立福王朱由崧(弘光皇帝)为帝。此后一年时间中,史可法担任督师职务,坐镇扬州,统筹江北四镇军务,为防范清军南下做准备。

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军大举南侵。二十四日夜,清军攻打扬州。次日,扬州城陷落,史可法被俘。清军劝其投降大清,史可法誓死不从,最终被清军杀害。

史可法到底是英雄还是书生误国?要怎么评价他?

后世普遍对史可法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是一位抗清英雄。就连清朝乾隆皇帝也在《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中写道:“史可法节秉清刚,心存干济,危颠难救,正直不回。”然而,也有人认为南明弘光政权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却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就被清军攻灭,史可法作为朝廷重臣,难辞其咎。那么,史可法究竟算是抗清英雄还是书生误国呢?

首先,史可法宁死不屈,从个人气节方面来说,绝对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就个人能力方面而言,史可法确实没有什么特别值得称赞的地方。

史可法在明朝崇祯年间已官至南京兵部尚书,成为南京首屈一指的高官。但他的存在感很低,也没有做出什么值得一提的成绩。

南明弘光政权建立后,史可法真正进入了权力最中心。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史可法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他在一些重要问题上接连犯错,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史可法一开始打算拥立桂王朱常瀛为帝,还抛出了福王朱由崧“贪、淫、酗酒、不孝、虐下、不读书、干预有司”七个不可立的理由。结果福王在权臣马士英以及江北四镇武将的拥立下登基称帝,史可法被迫接受了这一结果,但之前他提出的“七不可立”之说,却成了捏在马士英等人手中的把柄。

由于失去“定策之功”,再加上被政治对手抓住了小辫子,史可法不得不自请离开南京朝廷,前往江北督师四镇官兵。史可法以堂堂内阁大学士身份督师江北四镇,花了近一年时间,耗费朝廷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结果却是毫无作为。江北四镇总兵自恃“天子乃我辈所立”,个个骄横跋扈,拥兵自重。史可法面临这样的局面一筹莫展,只能无奈地在江北四镇为争夺地盘相互火拼的时候,充当调解员的角色。清军南下时,他所节制的江北四镇官兵在人数远胜于清军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却选择望风而降。由此可见,史可法在治兵方面能力实在非常有限。

1644年末,清军主力倾巢而出去攻灭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北方防备空虚。有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必定会趁此良机挥兵北上,收复失地。但史可法却抱着“联虏平寇”的想法,不敢贸然发兵。结果清军在迅速打败了李自成后,转头就向南方杀来。

扬州之战中,清军在二十四日夜开始攻城,不到一天时间就将扬州攻下。扬州作为当时的重要城市,防御体系仅次于北京、南京。守城将士在史可法的指挥下,却连一天也撑不住,足见史可法在军事方面的才能也平凡得很。反观同年闰六月,清军在攻打小小江阴县城时,江阴典史(无品阶的杂官)阎应元和陈明遇、冯厚敦等人率领城中百姓奋勇抵抗,坚持了八十一天时间。两者相比,高下不言而喻。

因此,说史可法是一位廉洁自律的好官,是一位宁死不屈的抗清英雄没有错。说史可法难堪大任,书生误国也没有错。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往往不能简单用非黑即白来描述,每个人都有很多面,关键只在于我们更希望自己看到对方的哪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明清易代之际,宁死不屈的仁人义士远不止史可法一人,仅在扬州之战中捐躯的就有扬州总兵刘肇基、知府任民育、何刚等人,以及无数血洒疆场的明军士兵。史可法之所以特别被后人所追捧,仅仅是因为他的官大,而那些人在史可法的光环之下,自然就显得没有那么耀眼了。

名人资料投稿/投诉邮箱:wzipzx@163.com,

Copyright © 2016-2024 名人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17000595号-44